截至去年,晋宁的鲜切花产量达50亿枝,连续15年以上蝉联云南第一。丰富产量加上新品研发、科学管理、电商助力等一系列配套,让出自晋宁的花卉产品远销国内外,不仅巩固了这个“中国第一鲜切花重镇”的地位,还初步形成了以花卉产业为抓手,促进乡村振兴的格局。
“现在是凌晨3点,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兴旺花市。你们看到了,这里有这么多的玫瑰,中国鲜花市场上的玫瑰很大一部分都是这里产的……”
抖音直播间里,一名注册地为广东的播客正在专注地为看客讲解。虽然是夜深人静时,但这个直播间里仍是人气高涨。人们对鲜花的热爱和对花卉产业的兴趣不分白天黑夜,这,正是助推晋宁花卉蓬勃发展的一大动力。
“全国10枝鲜切花中有7枝来自云南,云南运出的10枝鲜切花中有7枝来自晋宁”,当地广为流传的这一说法,有了最新数据的支撑。2022年前两个月,晋宁区花卉种植面积6.1万亩,2个月产量达13亿枝,创造出8.5亿元产值。
晋宁区宝峰街道清水河村,有一个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月季新品种研发基地,基地的带头人是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的博士李淑斌。2021年,基地自主研发培育的庭院月季“云薇2号”、鲜切花“小甜心”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。这个证书能帮助研发者更好地打开市场,从科研创新的成果中获得可喜的收益。目前,这个研发基地保存有中国古老月季品种60余个,共3000多株苗,古老月季和野生蔷薇科研材料1万多份;现代月季品种1000多个,育种材料10万份以上。
2017年,主修园艺专业的卢秀慧刚毕业,就进入李淑斌的研发基地工作,见证了基地从小到大,趋于成熟的发展经过,见证了新品种花苗从选种、育苗、生长到销售的全过程。卢秀慧介绍,李淑斌现在正带领10个学生进行月季新品种的研发,每个人都有分工,各司其职,从栽种、育种到养护、管理完美体育官方网站,十分忙碌。
研发新的花卉品种,是一项繁重艰难的任务。基地统计过,一个花卉新品种的研发周期长达5年,特殊一些的甚至超过8年。以月季为例,在选种、育种阶段,工作人员要仔细挑选种苗的品质,选择能多季开花的品种;尤为重要的是育种环节,需要长期监测,反复多次实验,有时还会遇到实验结果与之前的设想大相径庭,研发预案被全部推翻的情况,是一段漫长难熬的时期。
漫长难熬的不仅是科研,还有相对欠佳的生活条件。卢秀慧说,基地所有工作人员此前都在山上工作,距清水河村有10公里左右,生活很不方便。直到2021年下半年,占地88亩的新建基地一期竣工投入使用,大家才陆续搬下山来,生活条件得以改善。目前基地二期还在建设,大家的期望值很高。
搞研究,创造新花卉产品,是今天的晋宁花商、花农最关心的话题之一。在晋宁林茂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,办公室里的“荣誉橱窗”里放满了企业获得的各种奖牌、奖章,其中,一份新品种鲜花的专利证书非常醒目。
合作社负责人李林介绍,自2003年投身鲜花种植产业至今,他在品种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,突破了很多种植上的难题,这让他的花在市场上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。那份放在醒目位置的专利证书,属于一款名为“翡翠”的花卉,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发,合作社试种成功。
“我现在被斗南花卉市场的拍卖公司外聘为技术顾问,近几年,我们还与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合作,研发了很多新品种花卉。”李林自豪地说。
李林的合作社有126亩花田,还拥有238户社员,花卉种植面积近3000亩。2019年起,李林开始尝试将花卉的种植方式逐渐由传统种植转向无土栽培,并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大棚内管理。这收到了奇效——鲜花的产量是以往的3—4倍,花色正、插花时间长、花苞打开率更高。
在林茂合作社的鲜花种植大棚内,粉色、白色的玫瑰花摇曳生姿,工人正在为鲜花修整枝叶。中午时分,棚内温度升高,风机开始呼呼作响,花台发出缓缓的流水声——花棚内的自动降温系统启动,通过空气对流来降温。流水声则是系统到了预定的时间,开始自动给花卉浇水、施肥的声音。
“我们追求的科学管理,主要是对花的品质、产量进行管理。通过精准施肥、控制棚温、通风排湿,可以显著提高鲜切花的生产效率与品质。我们的‘粉红雪山’这款花为什么能卖到每枝15元以上,就是靠精准的科学管理实现的。”李林说。
深耕花卉产业19年,李林不光积累了丰富的种花经验,还培养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,什么时候种什么花,什么花受欢迎,他都如数家珍。“我是种植户,但我也必须经常了解市场行情。大数据很有用,我们会调阅往年的数据与今年对比,往年天气怎么样,今年有什么不一样,用这些数据比对分析后,可以帮助我判断今年什么时候种苗,什么时候清桩。另外,我们还会分析新品种,比如我的种植基地有两款花,‘卡布奇诺’和‘火烈鸟’,这两个品种是我们分析市场以后,认为会受欢迎,就提前准备的。通常在花价低迷的时候,新品种有市场优势。”李林说。
要占领市场,既要产品品质过硬,还要注重品牌效应。“林茂花卉”这个品牌李林已经用了12年,品牌背后,是鲜切花的高品质在支撑。如今,这个品牌在花卉市场上知名度和认可度颇高,出品的鲜切花议价能力强,还带动了销量的提升。
“我们的花卉品牌在斗南拍卖公司一直受到认可,我们的原则之一,是对花的品质进行严格分级,按照A、B、C、D四个等级严格分装。消费者买到以后,保证一分钱一分货,让他们的钱花得清楚明白。”李林说。
昆明的春日暖阳晒得人昏昏欲睡,但在昆明萌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(下称“萌卉农业”)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里,却是一派繁忙景象。这个基地位于晋宁区宝峰街道韩家营村,颜色各异、造型多样的多肉植物盆栽铺满整个大棚,蔚为壮观。这里堪称多肉爱好者的天堂。
3月8日下午,公司负责人韩军握着一部手机,在这个占地百亩的种植基地里来回奔波,直播卖货。正值三八妇女节,萌卉农业在多个电商平台都推出了“女神节”优惠活动,在韩军和网络主播的配合下,上架的多肉产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。
与晋宁的其他花卉种植基地不同,在萌卉农业的基地里,最常见的人不是忙着除草、施肥的花农,而是架着直播设备,面对镜头口若悬河的主播。
在网络直播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主播杨含妮,选择在妇女节当天带着团队来到这个多肉基地里,开启自己的首次花卉产业直播。这里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“多肉植物品类齐全、琳琅满目,产品包装、物流运输方面也很完善”。她说,“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花卉类的直播,但看到这里条件这么棒,我有信心把这里的直播做好!”
韩军介绍,目前,基地内有4家网店在同时运作,在不同时段进行线上直播,时长基本都超过3个小时。此外,相隔不远的萌卉农业电商产业园中,有31家网店也在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多肉植物,平均每天线万元左右。
来自陕西汉中的沈娜娜,2021年辞去了上海的销售工作,独自来到晋宁打拼,希望成为花卉业的网络销售主播。“我之前听亲戚说起晋宁的花卉产业发展得很好,电商产业初具规模,我就有了来试一试的想法。”沈娜娜说,萌卉农业专门建立了直播基地,她在这里培训了20多天,尝试做多肉植物打包、装箱等工作,目的是尽快熟悉花卉产品的信息和物流、销售情况,为直播工作打下知识基础。“希望经过两个月的培训,我能达到上直播的水平。”沈娜娜对未来充满期待。
春天,位于晋宁昆阳街道的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里一片热闹景象,花农们正在运送采摘的鲜花,送到分拣包装车间,分级、包装、入库冷藏……一连串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。
这家合作社以鲜切花的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为主,2010年成立以来,逐步探索出一套“公司+专业合作社+社员+基地建设”和“斗南花卉市场+专业合作社+社员+基地建设”的模式,种植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、销售一系列流程形成闭环,成为当地花卉生产加工标准化运作的典范。
早在2017年,合作社就开始进行了大范围无土栽培的探索。全基质栽培、水肥一体化、生产智能管理体系……众多农业先进生产和管理标准被移入了鲜花大棚。据介绍,无土栽培正式推广2年多以来,已建成无土栽培示范区120亩,每亩年产量在10万—12万枝,有效满足了花卉对营养、水分、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,大大提高了花卉的品质和产量。“常规种植的线万元左右;而无土栽培可达30万元。今年无土栽培的总产量预计在1500万枝左右。”合作社办公室负责人方小丽说。
合作,不仅形成了产业集聚规模效应,也有效提升了劳动创造的价值。在合作社的带领下,社员们年收入增长明显,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,平房重建成小楼房,同时还解决了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。目前,合作社拥有163户社员,带动周边乡镇劳动力就业近百人,种植面积达2100亩左右。在合作社工作了近6年的员工刘凤芬说:“我之前是跑出租车的,来合作社以后主要做分拣、包装工作,管吃管住,一个月能挣4000—5000元,比跑车划算多了!”
除了采后处理,合作社还聘请农户进行管理。负责管理合作社高标准设施棚的王世俊介绍,农户夫妻二人每月可以拿到7000元的工资,年底还有奖金,一年能挣8万—9万元。
企业在花卉产业中做得如鱼得水,离不开地方政府为企业培育的这一方天地。晋宁区相关部门介绍,近年来,晋宁花卉产业发展极为迅速,依靠的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、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多年的种植管理技术基础。另外,当地还设置了“一县一业”花卉产业示范创建项目专项奖补资金,围绕“产出高效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”等要点,推动花农改造升级大棚,促使花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加快建设,让花卉企业更加坚定地走绿色发展之路。
在一系列主打鲜花牌的重大举措助推下,晋宁掀起了更高层次的云花品种培育行动。云花品质提升、云花品牌打造、花卉良种培育、种植良法配套……在滇池之畔,晋宁的独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,“中国花卉第一县”迎来了又一个春天。
2021年,晋宁区花卉种植面积达6.1万亩,鲜切花产量50亿枝, A、B级优质花比例达70%,花卉农业产值32亿元,花卉加工产值达55.5亿元。连续15年以上蝉联云南鲜切花产量冠军。
晋宁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1户,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4个,从事花卉产业的花农达2.2万户5.5万人。花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达2.1万户。
截至2021年底,晋宁区高标准设施栽培面积达3万亩,推广应用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.5万亩,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和灌溉水循环利用技术7100亩。